4、第四章(1 / 2)

黄乔将增儿安置在大堂旁侧的偏厅内等候问话。张屏甫踏入廊下,门槛内一个精瘦的人影扑通跪下:“小人叩见知县大老爷!”张屏跨进门:“请起,你在一壶酒楼做事?”增儿又磕了个头,方才爬起身:“小人卑贱,如何当得大人一个请字,折煞折煞。承大人垂问,小人姓曾,爹娘快四十了才得小人一个,故给小人起了个贱名增儿。小人现在一壶酒楼里跑腿儿打杂糊口。”张屏道:“三月初二,有个人从酒楼出来后,死在街上。你可认得他?”增儿此前已被捕快们询问过,立刻道:“禀大人,小人与那位客官绝非相识,只是他年年这个时候都来酒楼吃酒,故而小人认得。”张屏问:“你的意思是,他常到酒楼?”增儿赶紧道:“不是。小的方才没回明白,请大人恕罪。这人每年只来一壶酒楼一次。年年都是这个时候,二月底,三月初,反正都在清明节前,跟拜……跟以往拜刚刚被大人无比英明勘破的山上那庙的时候相近。”张屏再问:“多年来一直如此?”增儿抓抓后脑:“小的在一壶酒楼当差六年,他是在……小的当差的第二年,对,就是五年前开始,每年都过来。”张屏接着问:“你为何记住了他?”增儿一怔,跟着哈腰:“大人英明。酒楼里每日人来人往,便是每月过来一趟的客人,小的也未必记得住。只是这位同平常客人不大一样。小的打杂的这酒楼,在县里也算数得着的,酒菜都不便宜,说句令人不齿的话,小的这样的人,眼睛不由得就势利了。这位客官衣衫朴素,又次次都是一个人来,小人头回接迎时,的确有些怠慢。”一壶酒楼一壶最便宜的茶也要五六十文,进出者大都是锦袍长衫。但散某每次进酒楼都是一身半旧短衫,增儿头一回招呼他时,差点让他先付账后上菜。“而且奇的是,听他口音,不是本地人,是南边的。但他年年过来,必点两道尖儿菜,寻常人都不会点的。一道春波翠,一道明前雪。”增儿窥见张屏眼神疑惑,即刻解释。“这两道,都是外地吃不着的菜。春波翠又叫六鲜羹,乃当年太/祖皇帝爷爷驾临念勤乡时亲尝过的羹汤。用荠菜嫩尖、马兰芽儿、苋菜嫩尖、灯笼菜嫩尖、五方草尖儿、地木耳六样时令鲜菜,佐以山涧泉水煨成的老鸭汤,加芋儿粉,并嫩笋丝、豆腐碎等共制成羹。汤得熬足精华滋味,又要清亮无腻,没十几个时辰煨不出来。六样野蔬都是现摘洗,入汤的时候也有讲究,稍一久叶芽儿就不嫩了,但时候不够,鲜味又不能调和。非小的夸口,这道羹,御厨都做不好,先帝驾临念勤乡时,想吃这道羹,都是传我们酒楼的师傅去侍候的。”张屏点点头。增儿接着道:“那明前雪,就更难做了。乃取肋排极脆嫩的脆骨尖儿并那膝骨处最韧的筋肉,密法烹制。为什么叫明前雪呢?就在最后一道制法上。这时节,新茶尚未采,取那茶树梢的新叶儿,将骨肉煨过。这一道的分寸也极难把握,肉须得不被茶叶着色,无茶苦又尽得茶香。出锅白似雪,骨切小段,筋肉片成馄饨皮儿大小薄厚,酥韧若胶,茶味香浓。明前雪三个字,即是这般得来。此菜还有一道配菜,是暖房里养的小黄瓜,这时节,两根,比手指头粗不了多少的,就得一两银子。也切成小段,用一片肉卷一截黄瓜段儿,一块脆骨,蘸少许花椒汁儿,麻且不夺味,这就又成一道新菜了,叫雪润新柳。即是一菜两吃。”张屏道:“这两道菜,得不少钱。”增儿道:“春波翠一道二两银子。明前雪三两,单那小黄瓜就得一两哇!但不是钱的事儿,关键是费工夫,且看时节,必须清明节前才做得,菜农的暖房里的小黄瓜都是往京里王府里送的,我们轻易也不能买啊。我们酒楼的菜牌上从没写过这两道菜,都是本地的贵客老爷们晓得我们这里能做,到了这个时候,预先差人吩咐下,晌午或晚上过来吃。我们都不往府里送,送过去会减了菜味。”张屏问:“那你们怎会做给死者吃?”增儿赶紧再哈腰:“大人明察秋毫!这就是小的头一回就记得这人的缘故了。他真是个懂行的,大早上,我们酒楼刚开门,就来了,张口就点这两道菜。小的当时就说,客官真是会吃,这两道确实只有一壶酒楼有,但我们轻易不做,每年只订几席,今年都订满了。”谁知散某掏出一锭大银,搁在桌上,再问,能不能做。恰刚好前一日刚有两位贵客大老爷预定了这日的席面,一位订了明前雪,一位订了春波翠。厨房里怕做菜失手,一般会备出富余的食材。增儿不忍让一位非常想吃酒楼秘菜的客官失望而归,便去同厨房商量,加做了一道。散某在酒楼待到中午,吃完即走。“到了第二年,又是清明前某日,这位客官开门时就过来,还点名让小的侍候,仍是点这两道菜。之后直到今年,年年如此。”张屏问:“你怎会知道他叫什么?”增儿尴尬一笑:“小的头一回侍候这位客官时,不够恭敬。客官当时吃醉了,便训斥了小的,说让小的以后长上眼,记得散爷爷,小的当时还听成了三爷爷。对街卖花儿的刘妈妈有个外甥在通达客栈,这位客官年年都住那里,还是她同小的说,这位客官姓散。”旁侧黄乔立刻躬身:“大人,可要卑职立刻去将通达客栈的人带来?”张屏想了一下:“不用。”跟着又问增儿,“你们酒楼中,用的是什么颜色的碗碟?”增儿啊了一声,一脸惊诧,跟着连连作揖:“大人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